揚州蘇中電力:垃圾分類、人人有責
揚州市蘇中電力設備有限公司成立三十余年來,不斷發展壯大,現具有雄厚的技術力量及優良的加工設備,本廠七大系列上千種規格的產品,曾多次被國家科研機構及重大工程選用,部分產品還遠銷東南亞其它國家和地區。本廠嚴格按照現代企業的運行機構,**貫徹執行IS09002質量管理體系,產品質量穩定可靠,連續十二年被省、市、縣工商部門評為“重合同守信用”企業。
一是垃圾分類叫好不叫座。近期調查結果顯示,廣州市垃圾分類公眾知曉率高達90%以上,但公眾參與率不足30%,公眾分類投放率僅10%左右。公眾不是不知道分類,也不是不贊成分類,但大部分人就是不付諸行動,且理由還很多,如垃圾桶分類標志不清晰、無獎懲措施、前分后混分類也沒用等。即使部分公眾付諸行動,多數也僅停留在被動響應和避重就輕的應付程度,敷衍了事,致使分類準確率低。
二是多數人在垃圾處理設施選址過程中集體失聲。近年來,圍繞垃圾處理設施選址的群體事件接連不斷,事件參與者多是設施周邊居民和極個別幕后推手。數量占優的眾多受益居民選擇缺位和失聲,任由事件發展,不僅不站出來維護自身利益和社會公益,而且還幸災樂禍,慶幸垃圾處理設施沒有選址在自己周邊。
類似這種現象還可以舉出很多。盡管人人都產生和排放垃圾,人人都從垃圾處理中受益,但人人都試圖與他人和社會分割,不僅不合作,反而回避、推卸并自我解脫責任,導致垃圾處理行業形成集體冷漠的局面。這正是導致垃圾處理困局的社會原因。在這種集體冷漠的局面下,失去社會合適參與,連垃圾處理和管理都不可能做好,又何談實現從垃圾處理、管理到垃圾治理的轉型,更談何實現垃圾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。因此,垃圾處理必須消除集體冷漠局面,而這有賴于先治好看客心態。
不同場合下形成的看客心態的主要成因不同,其消除措施的重點也應有所不同。針對上述兩種情況,現象一的主要成因是旁觀者效應和分類處理設施不配套,消除措施應重點放在明確各主體責任義務、建立激勵機制和加速建設分類處理設施等方面;現象二的主要成因是對惹禍上身的擔心,消除措施應重點放在變禍為福上。不管具體措施有何不同,其核心和目標都是共同治理,關鍵是滿足公眾參與權不斷提高的要求,提供平等參與的機會,讓公眾享受參與的快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