淺談從煤炭減產中分析母線槽的供需平衡:
10幾年前揚州做滑觸線、橋架、母線槽的企業不過就幾家,現在光寶應縣就不下幾十家,然而市場的蛋糕就那么大,特別是*近幾年國家經濟放緩,基建項目逐漸減少,導致上游的煤炭、鋼鐵、水泥等行業相應不景氣,而靠這些行業吃飯的我們更是雪上加霜,蛋糕變小了,可是吃蛋糕的人卻越來越多!加之現在的互聯網技術的發展,做企業的相對門檻降低了很多,只要手頭上有點小錢的都可以開個公司在網上賣這些商品,產能極度過剩,就如煤炭行業一樣,行業也將面臨重新**。
十幾年前,山西省的領導請我們幾位經濟學家去太原,為山西省的經濟發展提建議。我當時提了一個建議:少挖煤為國家多做貢獻。因為當時煤炭過剩,煤價大跌,煤炭行業全行業虧損。
這個建議和山西省一貫的思維很不相同。山西是煤炭大省,對國家的貢獻就是多挖煤。煤多總比少好。所以從來沒有想過居然還有少挖煤才能多貢獻的可能性。煤多煤少是一個具體問題,但是問題的背后是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的重大區別。計劃經濟認為產量越多越好,市場經濟認為產量應該和需求相匹配,少了固然不好,多了也一樣不好。供需平衡才好。
在計劃經濟時代,各種商品嚴重地供需脫節。有些商品堆積如山,還在不斷地增產,另外一些商品嚴重短缺,怎么努力也供應不上。比如當時膠鞋的供應過剩,糧食卻嚴重不足。因為膠鞋變不成糧食,這個困難問題使一切計劃工作者束手無策。他們沒有辦法使膠鞋變成糧食。或者說,沒有辦法使一切商品達到供需均衡。國家計委的大批專家也沒有辦法使一切商品都能供需均衡。
到了市場經濟時代,計劃逐漸退出舞臺,市場代替了計劃。結果是商品基本上達到了供需均衡。*重要的糧食短缺問題徹底地解決了。解放后幾十年一直困擾中國人的糧食問題忽然消失了。現在大家口袋里的錢不但可以買糧食,超級市場里幾千種商品都可以隨便買。對于一般百姓而言,拿錢買不著東西的時代已經遠去,現在隨便買什么都可以,這已經習以為常不稀奇了。但是經濟學家和喜歡思考的人,卻會對這種變化的原因追究一番。而且想這個問題也不僅僅是為了滿足好奇心,它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。因為世界上還有許多國家,和中國的過去一樣還在受買不著東西的困擾。我們自己如果不明白其中的原因,說不定將來又會犯同樣的錯誤,更何況現在的確還有走回頭路的思想。難道不值得我們警惕嗎?
一個社會需要從面包到飛機,從電影到看病,成千上萬種不同的商品和服務。如何滿足人民的需要,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。計劃經濟想通過計劃的方法達到此目的。可是生產所要求的條件錯綜復雜,照顧到每一個細節完全不可能。隨便拿一件很普通的商品來看,比如牙膏,它需要好幾種化學原料,以一定的比例在特定的時間里送達牙膏工廠。運輸的途徑不要繞遠,運輸的方式(飛機,公路,鐵路,水路)的選擇不要出錯。原料運到了工廠,要有攪拌機,有牙膏灌裝的外殼。開動機器要用電。包裝外皮上還要有印刷。以上提到的每一種原料又有其生產的各種條件。全靠計劃肯定照顧不到如此復雜的條件。所以計劃經濟看似合理,卻從來沒有成功過。
市場經濟用完全不同的思路來解決這個問題。它利用價格機制協調供給和需求。供不應求會導致商品漲價,漲價后生產會增加,消費會減少,供需就會恢復平衡。供過于求則相反。所以市場機制能夠使一切商品和服務保持供需均衡。不會有供應不足或生產過剩的現象。
這里需要一個條件,就是生產和消費要按照價格信號做出反應,其實就是各方面都追求利益,不會生產賠錢的商品。上面提到的山西省煤炭生產過剩的問題就是不追求利潤,只顧產量,認為產量越多越好造成的。雖然生產是賠錢的,但是總覺得多比少好,多挖煤總是不會錯的。
然而從現在的市場情況來看,答案是否定的,供需平衡才是*好的。